156-0036-6678
生物检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研检测 > 生物检测

无菌动物粪便检测

发布时间:2025-06-18

浏览次数:

无菌动物粪便检测.png

一、检测背景与目的

无菌动物指体内外无任何可检测到的微生物(包括细菌、真菌、病毒等)的实验动物,是研究微生物与宿主互作的重要模型。

粪便检测是验证无菌动物 “无菌状态” 的关键环节,需确保其肠道及排泄物中无任何外源微生物污染,为科研(如肠道菌群功能、免疫发育研究)提供可靠模型。

二、检测原理与方法

1. 微生物培养检测

细菌培养:取少量粪便样本,接种于多种培养基(如血琼脂、麦康凯琼脂、厌氧培养基等),分别在需氧、厌氧条件下培养 3-7 天,观察菌落生长情况。

无菌动物粪便在任何培养基上均不应出现菌落。

真菌培养:接种于沙氏培养基,28℃培养 5-7 天,若出现菌丝或孢子则提示污染。

2. 分子生物学检测

16S rRNA 基因测序:提取粪便 DNA,针对细菌 16S rRNA 基因保守区域进行 PCR 扩增,测序后与数据库比对。无菌动物粪便中应无细菌序列检出(或序列相似度低于阈值,如 < 97%)。

病毒核酸检测:设计通用引物(如针对双链 DNA 病毒或 RNA 病毒的保守区域)进行 PCR 或 qPCR,排除潜在病毒污染。

三、样本采集与处理

采集要求:在无菌隔离器内操作,使用无菌工具采集新鲜粪便,立即置于无菌容器中,避免与外界空气接触。

保存条件:样本需在 2 小时内进行检测,若暂存需置于 4℃冰箱(不超过 24 小时),或 - 80℃冻存(长期保存需避免反复冻融)。

四、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

阴性判定标准:

所有培养基培养后均无菌落生长;

分子生物学检测未发现微生物特异性核酸序列;

连续 3 次检测(间隔 3-7 天)结果均为阴性,方可判定为无菌状态。

质量控制:每次检测需设置空白对照(无菌水)和阳性对照(已知微生物样本),确保检测体系有效性。

五、注意事项

环境控制:检测过程需在无菌实验室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,操作人员需穿戴灭菌防护服,避免人为污染。

检测频率:无菌动物在引入新环境、实验干预前后,或定期(如每周 1 次)均需进行粪便检测,确保模型可靠性。

局限性:传统培养法可能漏检难培养微生物,需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;病毒检测需针对性设计引物,避免遗漏新型病原。

该检测是维持无菌动物模型质量的核心环节,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,结合多种检测手段综合判断,为科研实验提供无污染的动物模型。

  • 企业名称:

    北京中研检测技术院

  • 客服电话:

    156-0036-6678

  • 公司地址:

    北京市海淀区永澄北路2号院1号楼1层

  • 邮箱地址:

    zhongyan@admin.com

扫码关注我们

Copyright © 2014-2026 中研检测 版权所有  京ICP备2022002151号  sitemap.xml